光明网评:谁为城市买台空气净化器?

  这几天每次掀开窗帘都失望一回的京城百姓,今天终于能享受碧云天的惊喜。西城区马甸桥附近一所小学的家长刘女士称,23日接孩子放学时,发现教室里有一扇 窗开着。回家后有家长在群里说起这事儿,大家就问能不能集资给教室里买个空气净化器。让她意外的是,提议不到3个小时,就有35位家长积极响应,后全班 44位家长平均每人凑钱70元,为孩子的教室买了台空气净化器。
 
  冷空气来了,重霾散去了。一场雨、一片雪、一阵风,城市的脸色终于清爽了起来。这也再次让人联想起环保部部长对中国农村污染现状的概括:“垃圾靠风刮,污水靠蒸发。”城市雾霾治理,无论是应急预案、抑或是长效治理,眼下看来,显然还不如老天爷可靠。
 
  再苦不能苦孩子。面对雾霾蔽日,大人也就算了,孩子抵抗力弱,似乎空气净化器是好的选择。不仅北京,很多城市的学校或家长,都不约而同想到了这样的创 意。譬如在保定师范附属学校,每间“会呼吸的教室”里都有两台壁挂空调一样的机器,通过灰色塑料管道与室外连通,墙上有一个与之相连的拳头大小的监视器, 上面清晰地显示出当前的温度、湿度、二氧化碳以及粉尘颗粒物的含量。又譬如在上海,不少家长开始发起购买空气净化器送进教室的倡议,行动迅速者甚至直接买 下送到了学校。不少企业也加入“清新校园行动”中来,2013年下半年,就已有企业向四川、山东、江西、河北等4个省份的17所贫困学校捐赠103台空气 净化器。据悉,此捐赠活动还将持续进行至2015年。
 
  只是,社会用心良苦,但送净化器进校园终究不是长久之计。一者,首先是“用电安全”的现实瓶颈。与教室里安装空调类似,适用于一个教室面积的空气净化器功 率相当大,如果所有教室同时使用,学校正常的电化教学恐怕都会因为电网超负荷而歇菜。二者,净化器不像空调,前者涉及的是健康权益,后者是享受层面的事 情。如果在资源配置上不能处理好“公平”的质疑,不管是家长送的、企业赞助的,都可能带来“不患寡而患不均”的后遗症。譬如空气净化器本就不是教育硬件的 “标配”,采购问题、使用问题、维护问题、网线问题、安全问题……都可能成为学校不能承载的问题。三者,常识而已,就算孩子在教室里武装到牙齿,哪有不参 加户外活动的呢?且不说不流通的空气究竟健康与否,即便从孩子的作息起居来看,“教室时光”恐怕也只是一天中的若干分之一,教室门外的空气,如何拒绝?
 
  孩子也好,大人也罢,面对大气污染,谁都不是金刚不坏体的小白鼠。教室里可以装空气净化器、家里也可以买空气净化器,甚至出门可以戴防毒面具——即便技术 依赖果真能让口鼻拒绝了所有坏空气,禁闭在机械性空气中的日子,果真洋溢着幸福而自由的气息?正如环境专家所言,空气净化器虽可有效吸附颗粒物,但一些采 用光触媒技术的空气净化器还会产生臭氧污染,其对人体的危害并不比雾霾本身小。若滤芯不能及时更换、清洗,反而会造成二次污染。
 
  面对雾霾,我们要思考的,是谁能为城市买台“空气净化器”?红色预警或者应急预案,都属于事后救济。只有从源头上治理好大气污染,只有人人时时对雾霾秉持生死警觉,制度或重拳才能真正成为好天气的保障。